沉寂许久的“国酒”商标,近几日又现波澜。
7月下旬,茅台集团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撤销不予注册的复审决定,就不予注册复审申请重新作出决定。同时,茅台集团还将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汾酒等31家机构和企业列为第三人。
该事件一经媒体爆出,便引发业内外大量的报道和评论。起诉工商总局和同行企业的做法,更让茅台陷入舆论旋风。岂料,不久之后便峰回路转。
8月13日晚间,茅台集团通过其官微发布《关于申请撤回“国酒茅台”商标行政诉讼案件起诉的声明》称,“对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复审决定,充分尊重,也乐于接受。日前因内部工作衔接问题递交的诉讼申请,公司决定依法向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申请撤回,并谨此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及各相关方表示诚挚歉意。”
至此,广受关注的国酒茅台商标行政诉讼案件告下一个段落。业界认为,随着本阶段茅台撤回“国酒”商标的行政诉讼,“国酒之争”或进入长久沉寂期。
从法理上“固化”国酒之名?
近年,茅台早已以“国酒”身份自居,专卖店招牌和广告用语上大量出现,但“国酒”商标至今不属于茅台。
2010年,茅台集团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后改为“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注册第8377491号“国酒茅台”商标,指定使用于第33类“果酒(含酒精)、酒(饮料)”等商品上,但不久后被驳回。
与此同时,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力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34家公司及个人即提出异议。2016年12月31日,商标局对茅台集团做出不予注册决定时称,这一商标的申请注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规定。
2017年1月13日,茅台集团再向商评委提出复审申请。但2018年5月25日,商评委复审决定仍然不予核准注册。商标委认为,“国酒茅台”这一商标中的“国酒”文字带有“国内最好的酒”、“国家级酒”的质量评价含义,茅台集团提交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国酒”具有其他更强的含义。该文字成为茅台集团注册商标的组成部分独占使用,易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此,茅台集团便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商评委也在被诉讼之列。茅台认为,“国”字本身有“国家的”、“国家级”的含义,但是“国酒”作为词汇并不能得出“国内最好的酒”的含义,而所谓“国家级酒”的含义也是模糊不清的。“国酒茅台”的含义应当结合这一商标的整体来理解。
同时,茅台集团还认为,“国酒茅台”已经在社会上使用多年,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国酒茅台”的使用并没有不当而导致损害同行业酒企的利益。此外,其他酒企也注册并大量使用“国”字商标,如国窖、剑南春国宝等,与“国酒茅台”共存于市场多年。其他诸如药品、茶叶等商品,也出现了“国礼”、“国粹”、“国药公”等商标,根据审查一致性标准,“国酒茅台”商标也应当予以核准注册。
而对于茅台申请“国酒”商标一事,其他酒企则给出不同意见,一旦“国酒”商标独归茅台集团所有,将对其他酒企造成不言而喻的影响,消费者会把贵州茅台与国酒划上等号,对其他企业势必造成不公平竞争。
对于此次茅台起诉商标委,业内专家分析,茅台一直以“国酒”身份进行品牌定位和广告宣传,“国酒”的传播和价值早已进入消费者心智之中。茅台现在这样做,是希望从法理上明确“国酒”地位,获得永久性竞争地位。
主动撤诉,“国酒”到底属于谁?
随着茅台起诉商评委,网络上早就激起一片热议。不过,茅台很快撤诉了。
茅台集团解释称,日前,因内部工作衔接问题递交的诉讼申请,茅台集团决定依法向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申请撤回,还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及各相关方表示诚挚歉意。
茅台表示,将继续感恩前行,一如既往、一心一意做好产品,以过硬的产品品质、温情的品牌服务回馈社会,“我们也将继续秉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与广大兄弟企业和衷共济、同心携手,尽心尽力维护好白酒行业来之不易的竞合发展生态,维护好数代茅台人铸就的良好发展局面,努力推动白酒行业不断向好。”
“国酒”商标是一种巨大的隐形资源,代表着行业领军者的地位以及社会对其品质、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可,其背后有巨大的垄断性、排他性利益,需谨慎对待。
但是,近年来,行业已出现了大量“国酒”型企业,除了“国酒茅台”,泸州老窖的“浓香国酒”,洋河的“新国酒”,剑南春的“盛世国酒”等,葡萄酒行业长城的“红色国酒”等,“国酒之争”早已没有以往那般激烈,更多了一份温和和包容。
从茅台来看,一骑绝尘之下,茅台对竞合工作越来越重视。李保芳上任董事长以来,更是大力主张行业“竞合发展”,多次提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显然与此次“起诉商评委并将山西汾酒、五粮液、剑南春等一众酒企和机构列为第三人”的做法相矛盾。随着本轮“国酒之争”告一段落,国酒之争或进入长久沉寂期,“国酒”到底属于谁?或许它确实不能独属一家,而是全行业的资产,以“竞合”态度发展的茅台显然也是其中之一。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