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新的智联时代,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即便在传统的领域,由于生意的本质、赚钱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因此,所有的从业者都要重构对这个全新时代的认知。2019正是关键时期的关键年。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禀赋。从产品开发、品牌营销到商业模式,其实都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真正拉开企业之间差距的,是领导者对行业、对市场、对生意本质的认知差距。这种认知是全方位的,包括对产品的认知、对品牌的认知、对顾客的认知、对产业的认知、对消费的认知、对营销的认知。
对未来做预判是一件危险的事,特别是短期的预判。当前市场的大环境,不确定性比较强,所以,我们还是不要预判,只是对2019年的葡萄酒市场谈谈看法。
一、悲观还是乐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一个裂变的时代,也是危与机并存的新消费时代。世界动荡在加剧,全球秩序在加速重组,中美贸易战虽充满了变数,但一定是长期的。
很多人对最近几年的中国经济形势是很悲观的。2019年的中国经济会在一个比较艰难的环境下存在,这也是大概率。但我们必须换个角度来看待。老子早就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如果你把2019年看做是更差的一年,从机会的角度看,它就很可能是未来中机会更好的一年,正像中美之间的交锋。
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
从做酒的角度看,大环境对行业肯定有影响,但影响到底有多大?宏观的形势我们都改变不了,而微观的事情我们还必须要去做好。不管什么时代,我们都必须通过把事情做好来获得发展。
千百年来谈爱情,不同时代表现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爱情的本质没变,日子也总要一步一步走过来。问题永远不会在抽象的想象中被解决。所以,你真的无需悲观,反而要把所有的这些都当做机会。经济学家可以悲观,但企业家必须乐观,即便像万科一样告诉大家要“活下去”,显得很悲壮,但也必须乐观,因为在真实的世界里,并不存在两难的选择。而对于一个想干一番大事的人来说,乐观是性格的底色。中国的伟大复兴,并不是在悲观中前行的。
2008年世界的金融危机我们都很悲观,但随后的机遇是如此之多。现在市场上诸多事物,都是在2008年之后发生的,你抓住了吗?2012年国家限制三公政策开始了,所有做酒的企业都好像面临着灾难,然而你最终受到了多大的影响?相反,很多企业都是在这之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现在我们谈论的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应用等等,我们可能根本都不知道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直到有一天它真的摆在我们面前,直到你真的了解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无不随时都在使用着.....。所以,所有做酒的人,无需悲观,而要从现实的市场中,不断地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二、国产酒与进口酒
2018年1-11月,全国葡萄酒产量58.1万千升,累计下滑7%。2018年国产葡萄酒产量下滑几乎已成定局。自2012年达到138.2万千升的历史高峰后之后,便一路下滑,预估是连续六年下滑,已经回到了2009年的水平。
2018年1-11月中国葡萄酒进口量为670716千升,同比下降5.1%,2018年1-11月中国葡萄酒进口金额为361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1%。进口酒进口量连续6个月下滑,但进口金额却有增长。
国产酒2019年依然不容乐观,不过基本上是已经见底。这些年伴随着国产酒的下滑是进口酒的上涨,特别是原酒进口的增长。很多国内生产企业,选择进口国外原酒,省心省事,甚至价格还有优势,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很多产区葡萄的种植面积不是增加而是在减少,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将会给国产葡萄酒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各产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同时,由于进口酒的形象和口碑整体好过国产酒,于是导致市场上进口酒的持续上涨,国产酒的持续下滑。这种情况随着国产酒的品质提升逐渐在改变,但大趋势依然没变。很多国内葡萄酒酒厂为了提高收入,也纷纷在做进口酒。纯粹的国产品牌,基本上向着头部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例如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张裕一家公司的销量比其他14家葡萄酒企业的总和还多,而且,还会进一步集中。
由于2017年全球葡萄酒特别是欧盟葡萄酒减产,为50年来的最低点,所以,在价格上有上涨的预期。同时,中国市场进口酒已经连续上涨,随着最近两年中国市场的整体经济面临困难,消费其实是疲软的,所以,2018年大家的销量都不理想,导致进口的谨慎。而部分酒商在2017年进口的产品还有很多积压在仓库和渠道,没有消化完,企业也不敢再大量进货。这是导致2018年进口酒连续6个月下滑的主要原因。
当然,中国市场经过从2013年到现在的发展,自身也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这也是市场内部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结合中国市场的产业结构调整而来的。葡萄酒产业也随行就市,出现了发展过程中的调整阶段。预计2019年,中国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强,反应到消费上面,也不会出现大幅的反弹,但也不会降到哪里去,预计2019年将会和2018年基本持平或者略有上升。
中国葡萄酒市场虽然已经开始进入到普及阶段,但增量空间还没有真正打开,这是大环境所致。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消费特点差异明显,所以三、四、五线城市的增量空间远比一、二线大。
对于国产酒和进口酒的量能,2019年是“不悲观、不乐观”,属于基本相持的一年。但应该很快会过去,预计未来2年左右就会重拾上涨趋势,包括国产酒也应该会重回增长轨道。
中国消费者不缺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但消费的方式在发生变化。伴随着整体葡萄酒蛋糕的放大,首先不是蛋糕的快速和无限放大,而是在新消费时代的蛋糕的再分配。符合市场特点的、符合时代竞争要求的企业和品牌,将会获得发展,同时那些不合时宜的品牌也会被市场抛弃。这就是这个过程中的特点。
三、2019年的关键词
记得2016年底写2017年的预判时,我提出的关键词是“重构”。其实另外一个关键词叫做“迷茫”。当时的市场情况,大家都是迷茫的,企业迷茫,消费者也迷茫。所以,很多企业都需要重构业务模式,其实也是在摸索。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脸书诞生在美国,阿里巴巴、腾讯诞生在中国,这都是时代和国家大环境所致。重构的是什么?现实上是业务模式,长远看是核心竞争力。如果在2017年没有对企业进行重构的,例如团队、例如业务内容和模式,想必2018年道路就不会平坦,那么,2019年呢?
在2017年底写2018年预判的时候,我提出的关键词是“分化”。其实另一个关键词是“焦虑”。消费者焦虑,企业更焦虑。中国葡萄酒已经进入普及阶段,出现了“消费个性化、渠道碎片化、需求多元化”的情况。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了,普及时代已经开始了;企业时代已经结束了,顾客时代已经开始了。总体而言,正在由物质消费时代走向精神消费时代,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新消费时代”。在2018年,我们看到了很多方面在出现分化:品牌在分化,渠道在分化,消费需求在分化,消费场景在分化,消费行为在分化。
那么,2019年呢?我认为的关键词是“迭代”。一个叫消费迭代,另一个叫产品迭代。基于主流消费人群的变化,消费动机、观念和习惯都在变化,这是人口升级的结果。而信息的发达、以及需求的细分、消费能力的提升,企业必须要迎合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
白酒面临着断代的危险,所以要不断进行年轻驯化。既要照顾好老一代消费者,又要针对新生代人群进行迎合型调整。葡萄酒面临着换代的问题,所以要不断进行新的诉求。消费本身就是在迭代中发展的,研究一下美国和日本,也许能更好地理解现在的中国。消费迭代对大企业是挑战,对小企业是机遇。企业要做品牌,但不要被做品牌所拖累,要用做品牌的思维,先把重点放到产品的迭代上。
四、消费升级还是降级?
97年中国的一部电影叫做《甲方乙方》,当时很火,票房是3000万人民币;而世界级著名的电影《泰坦尼克号》,98年中国的票房是3.6亿。在那个时期已经是很高了。然而,2017年的《战狼2》上映,票房达到创纪录的56亿。
2017年,中国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60%,这个数字还在向上走,估计2018年会超过2017年。而且,2017年人均GDP就已经达到8800美元,2018年人均GDP大概率是突破95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开始处于加速期。虽然,目前我们的个人负债率也很高,但其实整体的可支配收入是在不断增多的。
我们目前不缺乏消费能力,也不缺少消费意愿,没有证据表明消费在降级。即便出现了很多低价的消费形态例如拼多多,以及低价的产品,但其实,整体还是处于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经济增长已由投资主导转变为消费主导。其实,这是消费升级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更准确地说现在是处于“消费分级”之中。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酒分,需求会更加明确地进行细分。不断演绎个性化、小众化、分层化和健康化。这种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消费者需求的释放,也是因为市场为需求释放提供了可能性。
五、要调整卖酒思维
消费动机决定了消费行为。什么是理性消费?茅台的成本你能查出来,但你为什么还愿意超过成本如此多倍的价格去消费?买茅台的人难道都是不理性的吗?
到底什么是理性消费?你觉得值得就是理性消费,对不对?亿万富豪花几万元住一晚酒店和普通的打工族是没有可比性的,对富豪没啥不理性,对打工族来说那就是疯了。所以,值得就可以。
其实,表面的消费行为源于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动机背后的原因。大家买服装的动机仅仅是为了御寒吗?如果这样,人类的一身毛就不用褪了。而是为了有个自己心目中更好的形象,目的是五花八门的。是为了泡妞?为了撩汉?为了更加自信?为了获得更多的机遇?为了彰显个性?还是......。所以说,消费需求的满足是一个好说但很复杂的问题。如果简单地用理性或者不理性消费来说,显得单薄了。
其实,我们不要太过于关注这一点,真正要关注的是什么?你给到的消费理由和消费体验。酒不是必需品,而且也没有消费者愿意为喝酒要把酒搞的很懂不可,那都不是目的。
企业在2019年开始,不要用“卖酒思维”,要用“顾客思维”。卖酒思维就是把酒卖出去,是以自我为中心。顾客思维不是为了顾客卖酒,而是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你是消费者,你自己买不买?不要用简单的“财务思维”,而要用“价值思维”和“体验思维”。例如说到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如果你的考核绝大部分都是和销量挂钩,这就是销售思维,如果你考核的是顾客体验和销售过程,这就是价值思维。
互联网推平了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都在影响别人和被别人影响。
实际上,这个世界看似消费是多元的,其实也是越来越趋同的。各方面的发达与便捷,同质化也会越来越明显,门槛也会越来越低。都是精美的包装、都是你想要的口感。而消费者的喜好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因此,认同感、体验感是非常重要的。
六、重新定义性价比
性价比也是很难定义的,因为消费的动机和诱因很多。葡萄酒从基本属性上看其实差异没有那么大,何况品质的细微差异是很难被辨别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塑造性价比,是非常困难的。作为社交的工具,酒水的性价比必须从更高一级的角度来打造。
葡萄酒品质的基础要素包括产地、种植管理、采摘、葡萄品种、原料选取、酿造工艺、存储条件等等。但是,这些方面是难以体现出真正的高性价比的。高性价比必须从品质和品牌两个维度上面寻找。品牌的维度更多的是面子和幸福感上,品质的角度要从深层上的质量和口感上来找。
消费者无论怎样,都少不了这两种矛盾:既要随众又要求异;既要实在又要面子。一款性价比高的产品绝对不是品质和价格成正比这么简单。否则,你说茅台的性价比高不高?如果不高,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购买?难道大家是傻瓜吗?显然,不能把性价比简单地理解成为这个品质值这个价格。所以,我们要重新定义性价比。
价格如果不同,比较的意义就不大。在价格范围基本趋同的条件下,就看谁的产品能够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面子、更多的愉悦、更好的口感。为此,企业在接下来的市场运作中,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看看是否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为了把性价比做得更好,企业要尽量把自己塑造成大品牌的形象,要有良好的口感,要能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如果能有主流场景的匹配自然更好。当然,身份的匹配是必须的。这些要求企业要在包装和传播上下很多功夫。
七、做品牌的关键
要把品牌做好,这个大家都懂。确切地说,在品牌没有真正做起来之前,就是一个“品名”,孩子还没成才,只不过是个名字而已。品牌是结果不是原因。不要觉得有了一个品牌名字,注册了商标,就是在做品牌了。在品牌没有真正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地位的时候,消费者不会因为这个“品牌”而来购买的。所以,前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把品牌做起来。
企业的死不是死在营销上,而是产品上。所以,在前期一定要在产品上下功夫,品牌首先要依附于产品上面。一切和消费者发生的关系中,最终都要落到产品上。消费者的体验其实最终也还是要落到产品上。其次要有特色。无论是产品口感还是形象,必须有特色。因为葡萄酒太多了,又不是功能性商品,是社交属性,消费者不容易辨别质量之间的细微差别。有特色就容易被记住,时间长了就会积累成品牌的影响力。
酒水的购买大部分来自社交用途,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除了有良好的形象和价格、品质外,品牌一定要引领一种东西,这就必须找到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触点,解决销售冲突。
葡萄酒销售难在哪里?难在品牌众多,难在消费者不容易辨别品质的差异,难在葡萄酒本身的多样性,难在葡萄酒的社交属性。因此,要想把品牌做好,企业必须要比较准确地抓住消费触点,赢得消费。
如果你拿一瓶1945年生产的600瓶之一的罗曼尼·康帝给别人,这瓶酒非常牛,如果让你给别人介绍,你会怎么介绍?
如果你说罗曼尼·康帝是一个如何牛的品牌,是勃艮第葡萄酒,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顶级酒庄,是位于法国夜丘产区并且占地不到2公顷、年产5000到6000瓶的佳酿等等,很多人一定是听的云里雾里。然而,如果你告诉他在2018年10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这瓶酒以55.8万美元落槌,折合人民币约386万元,创下了最高单瓶标准装葡萄酒的拍卖记录,又会是啥效果?
钱,386万元,世界纪录,纽约苏富比。看似简单粗暴,其实最能打动人心,没喝过也顿时心生敬意,他拿在手里都会颤抖。这就是消费的触点。打开消费认知的天窗,一触即发,直指人心。
品牌的主张要用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的语言,而不是自己觉得好的语言。但是,现在自嗨型的企业太多。例如对企业的介绍、对品牌的介绍、对消费主张的介绍等等,很啰嗦,很难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有多少中小企业的确觉得生意很难做,主要就是信息沟通不畅,于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异军突起了。
做品牌一定要用最能打动消费者的话,而不是自己认为好的广告语,例如脑白金等。所以,企业一定要在关键点发力。
以消费者为中心,看似冲突很多,但更多的是伪冲突。很多时候,消费者自己未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即便有大数据,能够做一些分析,但也不能真正捕获消费动机,因为消费动机单靠数据分析还不够。
营销的主战场是在消费者的认知上。品牌营销的核心就是抢占消费者心智。品牌的价值主张并不是产品的卖点,而是购买的理由。你能帮客户解决什么问题,越具体越好。文案和广告的核心都是围绕价值主张而来。消费定位是要解决卖给谁的问题,品牌价值主张是要解决为什么买的问题,其次才是品牌符号、品牌形象、品牌调性、品牌个性等等。
八、大单品思维,小单品策略
我们都知道要做大单品,都知道大单品策略是重要的,但现实情况是什么?葡萄酒行业绝大部分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实力不够,市场规模也小。虽然知道大单品策略好,但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这时,小企业可以先从“小单品策略”开始,我称之为“大单品思维,小单品策略”
现在的市场,大单品的流行周期正在缩短,原因是很多产品在追逐潮流。不做流行就难以抓住新消费群,但做潮流更新迭代的速度就更快,一般不到3年左右就要迭代。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然后,葡萄酒的种类多、品种多、产区多、价格带长。一旦拉长细分,就会摊薄大单品规模。所以,规模赢利模式就会受到挑战,企业的大单品就会走向价值赢利模式。
同时,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做一大堆产品,销量由数十款甚至上百款产品积累而来,这显然不是大单品的做法。让消费者在大量的产品中去选择,这也不是明智的做法。
大单品的策略是比拳头硬,而非比手指头多。很多时候,大单品会充当尖刀产品的作用。要资源集中在相对单一的点上,而不是要普遍撒网、遍地开花。同时,名字也要非常响亮、明确,卖点和特性要非常直接、清晰简洁。
但小企业往往面临着生存问题更加突出。所以,中小企业采用大单品策略,有的具备条件,有的不具备。建议很多企业先把“小单品策略”做好。小单品的玩法更要聚焦,从区域到渠道,从产品结构到价格带,从品牌卖点到形象,要更加明确甚至独特。做不到1个亿,可以先做好1000万;做不到1000万,可以先做好100万。小单品策略其实也很符合现在的葡萄酒行业。如果你不能做大海中的鲨鱼,就先做池塘里的大鱼吧。
九、渠道将进一步下沉
目前看,渠道将进一步扁平化。葡萄酒企业招商虽然依然是重要的,但必然会由大商走向区域化的“小商”。大商要么自己直接进口酒、做OEM自有品牌,或者大商只和大品牌合作。所以说,大量的中小企业招商,不要指望招到大商合作。再有就是直接和渠道商合作,减少中间环节,甚至直接面向C端。
我们都知道聚焦,但真正做得好的不多。聚焦是一种思维,而且要真正践行。特别是新品牌。中国市场太大,撒网式你一定做不细,做不细往往就不会产生量,对于企业来说,有些规范动作、有些基本动作是必须要做好的,其实也不难,不复杂,关键还是执行力要强,计划要明确。现在的消费端,主流无非就是团购、餐饮和卖场。卖场有大有小,连锁专卖对葡萄酒而言属于专业渠道,随着葡萄酒发展,专卖店将会越来越多。
其实传统的招商不是面临崩盘,而是必须改变。经销商也在向四种专业化方向转型:供应链平台商、物流配送商、渠道商、服务商。其实就是三大平台的演变:物流配送平台、管理平台、推广平台。但不管怎么变,一个明确的事实是:缩短链条、提高效率。因为下一步市场直销导向是越来越强的。
在消费个性化、渠道碎片化、需求多元化的今天,要想做得好,的确难度在加大。但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商业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啥东西不能复制呢?关键是看谁在做。所以,人最重要。正所谓:模式无好坏,人有高低。所以,企业能否做得好取决于领导者的思维边界,取决于团队的执行力。
目前社会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是由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组成的。正像以前马云的说的,大家不要认为互联网会干掉传统业态,而是整合传统业态,这是不同的理解。当时很多人和马云打赌,最后都输掉了,就是因为对互联网的理解不同导致的。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开放、兼容和共享。但也是善变的,所以不确定性很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价值创造和获取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以前企业都属于“资源占领型”,拥有最多得渠道、最好的陈列、最大牌的代言人、最大力度的促销等等。但现在不同了,现在社会已经进入到“价值创新型”时代,所以出现了“竞争力陷阱”。换句话说,你的产品进入了渠道但未必能卖动,你的促销力度大,但消费者未必买账。
由于互联网的影响,信息越来越透明,科技的发达例如支付系统、物流的便利等等,导致渠道开始进行多元化重构,这个时期碎片化就很严重。商超卖场、餐饮、团购、电商、烟酒店、连锁专卖、新零售等等都出来了,各种新形态例如O+O、B2B、B2C、C2B、C2F等形态也出来了。
但目前看,只有B2B、B2C两种形态比较靠谱,因为C2B、C2F等虽然都很好,也是未来的终极形态,但现在这样做,不仅技术支撑有难度,关键是没钱赚。所以,定制化看似都很好,但都不赚钱,大企业搞定制化,就是玩玩而已,补充一下模式,要依靠定制基本就是等死。小企业玩定制化,虽然可以,但也没多少量。
就B2C看,基本上是花钱赚吆喝,还必须靠低价引流。连锁专卖必须要走向专业化、体验化、便利化,但同时更重要的是什么?对,“大数据运营”。这是未来的关键。为什么阿里巴巴花了20个亿投资1919,而不是其他的渠道商?这是个重要的原因。渠道现在是整体是细分下沉,过去20年是渠道驱动市场,但现在单纯靠渠道驱动已经不能实现动销。
十、动销才是王道
现在的市场,渠道进入已经不是重点,铺货并不难,只要想铺,总能铺出去。但能否动销才是关键。动销也成为很多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甚至,越是客情不错的渠道商,动销越难。
很多厂家为了使产品能进入渠道,于是给渠道商很多优惠条件。但对渠道商来讲,动不动销其实也无所谓,反正谁的好卖就卖谁的。以往只要是铺货之后搞搞促销就能动销,但现在却不灵了。
2019年,这一现象将会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都将会在这一问题上受阻。因此,对很多葡萄酒企业来说,如何解决动销问题是真正的关键。
首先,企业要有适合的产品。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产品要适路,产品要符合渠道特点;另一方面就是产品的特点要能吸引购买,要有比较好的购买理由。第二,必须要采用聚焦策略。企业可以普遍撒网,但必须要有核心市场,要聚焦资源在核心市场上;第三,在企业核心运作的市场,保持一定的铺货率是必须的。虽然我们强调动销,但铺货率过低也是不对的,太少的网点会影响品牌的马太效应。第四,产品在终端的生动化陈列或者形象的展示还是很有必要的,对销售的氛围营造是产品进入后必须要重点考虑的。企业要适当花些费用在这一点上,也要取得渠道商的全力支持。第五,企业必须主动构建依托渠道商的面向C端的互动活动。这一方面是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对渠道商也是一种促进。这种互动活动可以分阶段、分渠道实施,例如将渠道商分成若干等级,先把核心渠道商挑选出来,然后加大力度针对C端做活动,同时这种活动要通过利益的出让,能够让渠道商愿意配合;第六,要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这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而且这一点要长期坚持做下去。在这一点上,聚焦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第六,线上和线下之间要配合。现在的销售不是孤立的,传播的过程本身也是销售的过程。线上和线下的形态是不同的,分工明确,作用不一样,很多工作线下不能做、不好做,但线上可以,要不断增强曝光率,适当进行一些炒作式的传播;第七,要通过某种社群化的方式来进行链接,例如会员制等;第八,通过社群化的组织进行各种跨界合作、举办跨界活动等,提升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品牌传播。
十一、目标管理要做好
目标的导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很多企业的目标计划每年都做,做了之后就放到了一边,基本上没按照计划来,或者看似按照计划在做,但由于中间发生的变化,最初的目标基本上已经面目全了。
大家要明白,目标计划是什么?是你对未来的预判,是企业的决心,是企业对未来的美好设想。所以,目标一定是“不合理的”,因此,不要去想着目标的合理性,而是要思考完成目标的必要性,也就是说要用合理的行动最终完成不合理的目标。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目标当然要根据变化不断调整。这是正常的。例如做美国葡萄酒的,谁都不会想到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和关税的大幅调整,这种市场的变化,企业要时时关注的。
目标计划中的人财物匹配好。这一点在制定目标计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好,否则就不要制定。例如市场预算,2019年到底要花多少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这个预算你就做不出来。
当然,2019年由于形势的不确定性,建议大家制定的目标不要太离谱,要实际一些。这样既能把控性强一些,也能增强信心。
但大家对目标的考核要做重新的思考。例如很多企业的考核就是一项:销量。2019年,建议把考核的内容做一些调整,销量只是其中一项,更重要的是考核过程和消费体验。过程做得好,结果自然好。完成目标计划的目的不是为了压货,而是要把产品卖给消费者,所以,要把消费体验作为重要的一项考核内容。这些都做好了,目标计划的完成率一定会提高。
在目标管理上,要特别注重日常的管理,例如每月的计划、同期的对比、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达成的比率等等。要特别重视像“费销比”等一些关键性的环节,要通过这些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
文章来源于佳酿网